2014年12月18日星期四

天下第一倉 [Isaac] 2014 12 18

債劵未必如想像般安全


 
油價和金價突如其來下跌,該會對環球的企業債券價格造成重大的影響。
假如這理論是對的,隨之而來的是商品價格走低,接着是低通脹,然後是低利率,那麼企業債券的價格就應該上升了,那為何它們的價格現在是跌呢?
 
國債打贏企業債
 
至於大部分利息較高的政府債券,包括內地國債,因為被市場認為零風險,所以受到市場追捧。這些債券的價格上升,孳息下跌。
但大部分由企業發行的債券,則被視為高風險。投資者覺得這些企業債缺乏可信性,因此陸續拋售。原因是並非所有的企業都信得過,所以投資者需要小心選擇。假如債券的流動性較低,亦會引致價格波動。
當大量企業債券被投資者用作抵押品,去買入更多的債券或其他風險資產,意味着有過量的投資者,同時間嘗試在狹窄的獲利空間,賺取微薄的收益。
產油國家持續有問題發生,包括俄羅斯、希臘、巴西阿根廷等,投資者更關注環球債券出現違約可能性,不少國家的貨幣相對美元貶值,加劇海外債券投資者的損失。
然而,投資者更迫切的問題,是大量石油、天然氣、金屬或內房公司,發行了數以萬億元計的債券,但這些企業的股價或自身業務,有快速下滑的風險,從而令它們的債券有違約風險。
我雖然不是債券專家,但我確是得到潛在問題的第一手資訊。事實上,如果你在街上隨意地找,很容易找到一些投資者,直接或非直接地通過私人或互惠基金持有那些企業債券。
 
投資者忘了雷曼的痛
 
投資者從企業債券累積多年的利息收益,可能在頃刻間被抵消。以在五年前發行的十年期企業債券為例,它們的面值是每單位一百元,每年固定息率是 5%,當這類債券市值價格跌至每單位六十元時,比起一百元面值則有 40%的損失,比五年期、每年固定息率 5%的企業債券的損失更大,因為五年期企業債券的損失僅約 25%。
我最關注的是,當私人銀行客戶買入這些企業債券的時候,銀行的銷售人員沒有清楚地向他們解釋這些債券的性質,以及債券市價可能下跌。你還記得雷曼兄弟的迷債嗎?當時,在投資者的眼睛裡,只看見迷你債券的面值,以及 5%的年息率,然後,它們很快便迷上迷債模糊的概念,撲入其中。這些投資者何其的善忘!
現在你試試想像恒大地產( 3333)的企業債券,如果你投資它,每年可收取 8%的債息。就這麼聽起來很吸引吧!香港投資者啊,你們在投資前,一定要三思而後行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